教練學、職場職涯教練、企業教練是什麼?
Professional coaching 這個專業領域在歐美已經形成風潮三十年,卻不太容易為它下中文定義。受限於「Coach 教練」這個直譯名詞的「教」字,很多人把教練、顧問、導師…… 等概念互相混淆,甚至把「教練服務」誤以為是一種「課程」。其實,這些角色都是不同的專業,各自追求的目標和效果也不盡相同。


跟國內外許多先進比起來,我並非什麼權威。不過在工作過程中,發現討論 professional Coaching 究竟是什麼,確實為經理人們帶來許多有趣的啟發。於是就抱著大家互相學習的心情,分享一些我的所見所知吧!

Coaching 教練學的沿革和定義

其實 Coaching 是怎麼開始的,至今仍莫衷一是,連許多教練訓練機構都沒有完整的答案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與其把教練學看成一門像會計學、生物學之類的「學科」或「科學」,不如說它是經由社會、文化、經濟演變,共同發展出來的一種「陪伴人們達成目標的方式和技能」。

以全球最具規模的教練協會組織 ICF (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國際教練聯盟) 的定義為例:

「Coaching 教練學是透過和客戶發人省思與富創造性的合作探索過程中,啟發客戶發揮出最大的個人與專業潛能。」

在實務上,我喜歡對客戶形容 Coaching 是一個「即時、專注在行動策略與解決方案的支持系統」,旨在一段先決期間內,有效達成可衡量的明確目標。也因此,Coaching 雖然涵蓋很大一部分管理學理論所說的 soft skill(例如溝通和領導能力),卻不僅僅是協助客戶發展 soft skill 而已。

「Coaching 教練服務」有別於顧問、心理諮商、進修訓練等其他專業 – 教練服務的本質並非提供方案、亦非治療個人心理不適、亦非傳授知識經驗。教練服務的客戶 (個人或團體) 透過與教練合作,能夠自在地表達,在對談中發覺、澄清目標,探索並找到自己的解決策略及行動方案。

Coach 教練的角色

Coach 教練的角色,首先是與客戶對談和合作過程中的 « 流程掌舵者 »。

根據教練的核心職能,他雖不必然精通客戶的產業,卻能充分暸解客戶講述的「職場議題」 (與顧問角色之區別)。教練與客戶之間是夥伴關係 (非講師與學員間的上對下關係),而客戶才是這場合作中的主體,是決策、行動及達成目標的唯一負責人。

Coaching 不是由教練建議客戶往左或往右,而是做客戶的鏡子、觀察者、啟發者、回饋者、支持者…… 幫助客戶釐清自己的想法、突破盲點、擴大可能性,然後找到他自己的方案,再充滿信心和心理準備地去挑戰,直到達成目標。最後,就跟體育錦標賽一樣,拿了金牌的選手家喻戶曉,而很少人知道陪他規律鍛鍊的教練是誰,他們用什麼方式達成訓練成果…… 那是屬於他們之間的秘密。而 Professional coaching 的教練和客戶之間,也保有這樣的忠誠、互信和絕對機密。

總結一下,教練的職責是在這段「同行的夥伴關係」中幫助客戶:

  • 釐清具體目標
  • 啟發察覺其渴望、動機、能力
  • 擴大觀點和新思維、探索可能行動方案
  • 鼓勵突破與挑戰,使其獲取朝目標行動及成長的動力

讀到這裡,Coaching 對你來說是什麼呢?

對於我來說,Coaching 是一場教練與客戶共同經歷的旅程,有時像冒險,有時像在客戶的私人花園裡散步,充滿無限發現和啟示。這也是這一行讓我非常著迷,覺得永遠學習不完的原因!我非常享受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,看到每一個人是如此的獨特、充滿潛力。有時候人真的只是需要一個肯定、一個陪伴,一個被傾聽的空間和一面鏡子,就能獲取動力突破自我!

而身為法文說的 coaché 或英文 cachee 或中文「被教練者」的我,覺得 Coaching 是一場奇妙的個人經歷,常常到了對談末尾,覺得「對啊,答案都在那,本來我怎麼都沒想到呢?」或是「欸,其實我做得到,其實我可以用以前從來不允許自己的方式耶…」。藉由教練的幫助達成目標,固然讓我很有成就感,然而,蛻變成更好的自己,對我來說卻是意想不到的大收穫。